Background Circle Background Circle

驻地手记·许双双|花儿长在心里,然后一步一脚印。

“花长在心里”是一种传统的爱的表达式,也是一种向内自我找寻的形容。

回望驻地——我似针线一般每日穿梭在这小小村落,用身体编织一张前汾溪网络。

村中生活——有行动先于思考的堆滚草包;涂抹命名溪流中的爱心景观石;收集废旧老陶罐点缀村小。

今日再念——生发于村民故事的创作行动,是我感悟“花长在心里”之中与之后的表达。

景观石|爱在蓝天下

因形状奇特被村民们置于河中央的天然石,是白鹭的歇脚点。

花坛|草包

该如何形容——浩浩荡荡一群新老村民协助我一起“做艺术”,劳作至深夜未果,只一颗无用草包被遗忘一旁。之后只有土狗、小鸟和我光顾。我反复堆扎丰满这颗草包,动物们反复在草包周围拉屎撒尿、叽叽喳喳,最后在我离别村子那天它被推到村小的葡萄园内,作为花坛停了下来。

眼下我在杭州看到花儿都开得很美,不知在前汾溪的草包花坛种子发芽了没?或者草包已经消失了。

村小景观改造|树下的老陶罐

由村民协助从前汾溪、里汾溪村征集而来许多废旧老陶罐,在村民郑家财为主的帮助下搬运至前汾溪小学。校门右手边有一排10棵树,每棵树各邀一位/一组我在驻地期间交往的长者来进行老陶罐的栽种设计。

我对他们说:“这些老陶罐慢慢走向生活里不起眼的角落,但它们曾经都是不可缺少的日常内容,每一只都满载故事和历史,我们就像这些老陶罐,作为过来人、前辈,我们将这些老陶罐放在前汾溪最具希望的地方——前汾溪小学。老陶罐装点校园环境、也是孩子们自然课堂的教具,在陶罐里播下种子,陪伴孩子们茁壮成长,老陶罐也焕发新的生机。”

写给「前汾溪回信」展览的观众:

        好比大多人的老家,非逢年过节村里鲜有年轻人,于是我的驻留是和老年人在一起的。长者表露情感的方式木讷简朴,但却让人异常感动与难忘。看着他们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、袅袅炊烟只为一日三餐的生活,我常联想起故乡、亲人以及漂泊在外的我们。“花长在心里”是一种传统的爱的表达式,也是一种向内自我找寻的形容。我在作品中承接这种意味,通过对新与旧的表达祝愿每个在外拼搏的人都有爱相伴。

        在村里我久违地感受到人对物品的爱惜与留恋。在一只木盘、一张竹编筛网上工整刻画下名字与日期,试图想象作者用心制作的模样!随时间摩挲物件呈现斑驳和破损,又在反复修补后继续使用。那些痕迹是岁月沉淀对时间的描摹。我用在村里新学的十字挑花技艺缝补废旧的竹编筛网和我的旧衣服,一针一线追寻老物件的高光时刻也重新定义它们;我采集当地土壤设计新前汾溪香插,承载村民对美好生活期许的同时也寄托一份异乡人的乡愁;我用光束概括这段乡村驻留的日记——有光的地方就有阴影,和解过去向阳而生吧!

愿你有爱相伴。

双双 

展览现场

光影装置|花长在心里

驻地期间我们举办过诗歌会,其中有个环节是拼贴诗歌。这里用的材料就是为拼贴诗歌准备的广告、海报纸。

我的旧衣和前汾溪的废弃筛网|老物新意

废弃筛网上除了浓重的生活痕迹还有当初造物主的耐心与爱心,我在村里不自觉地捡拾它们,让我想起自己喜欢的旧衣服。在村里体验十字挑花针法时我有了缝补、包裹的想法,这里我尝试用针线维护这些旧物,再次亮相。

村落壁挂香插再设计|五彩香炉

村里家家户户的大门两侧都有壁挂香插,交谈中我得知这是当地默认延续的传统习俗。面对腐蚀的易拉罐、塑料管子等制作的香炉(村民们对它的称呼)我开始了「五彩香炉」的设计。器型启发于传统的瓜棱瓶,它有瓜瓞绵绵之意,承载村民们的古朴虔诚、对美好的期许。瓶底的彩球颜色为汾溪五色土,“5”也是这个村子的吉祥数。五色土汇聚成一粒种子,孕育出瓜果与希望。悬挂大门两侧,寓意平安到家。

展览上我也欢迎观众认购一对五彩香炉;或定制一对由你家乡的土制作的“乡”炉。它的功能除了像前汾溪村民一样点香祈福,也可以是花器、装饰你美好的家。

*售卖款将用于前汾溪每户人家的五彩香炉制作。

一个月的驻留想起来又短又长,未来祝好。

图文:许双双

Leave a Reply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